黄梅戏歌曲大全(视频+MP3合集)
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黄梅戏歌曲大全(视频+MP3合集)的网盘资源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黄梅戏歌曲大全!
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,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,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,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乡村音乐”。黄梅戏曾用名小戏、采篮戏、采茶戏、花鼓戏、二高腔、黄梅调和皖剧,也曾被称为“怀腔”或“府调”,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,始定名为“黄梅戏”。2006年国务院批准黄梅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同时授予安庆市黄梅戏(地方戏曲)研究院为该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。安庆地区自古诗歌词戏曲文化底蕴深厚。潜山和怀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、汉代乐府民歌代表作《孔雀东南飞》的故事发生地。史料中,安庆地区演戏和采茶演艺的历史可以分别追溯到元代和明代。余闕在元代至正十六年(1356)撰写的《城隍廟碑記》中有“吹箫伐鼓,张百戏”的记载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中的“粧神像扮雜戯”和清顺治《太湖县志》、清顺治《潜山县志》、清康熙《安庆府志》、清康熙《怀宁县志》以及清康熙《望江县志》中的“俳優假面之戱”,在现今的贵池傩戏中得以保留。傩戏中的傩腔以唱采茶调等民间小调为主。明嘉靖年间,在与安庆仅有一江之隔的青阳县域形成的青阳腔,对黄梅戏的诞生起到了哺育作用。早期黄梅戏沿用了青阳腔的“仅用锣鼓伴奏、一唱众和”的特征,并从青阳腔移植了《天仙配》《山伯好友》等传统大戏剧目。清道光《怀宁县志》《桐城县志》和《宿松县志》中都有采茶演艺的直接记载。1879年10月14日,上海《申报》报道了每年在安庆集贤关外演出的“与江省之花鼓无甚区别”的“黄梅调小戏”。潜山文人王浣溪在1900年撰写的“观戏诗”,内容与传统黄梅戏部分大戏剧目接近,证明了潜山岳西一带“采篮(茶)戏”的大戏在1900年已经定型。民国考古学家程演生在《皖优谱》中写道:“(黄梅调)他省无此戏也”,即“黄梅调”是安徽省本土的剧种。清乾隆年间迁移到陕西商南县的安庆各县移民后裔,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,很多商南民歌小调的腔调与黄梅戏花腔的腔调接近。2017年1月12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文《黄梅戏起源有新说》: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。

黄梅戏歌曲大全(视频+MP3合集)

黄梅戏歌曲大全(视频+MP3合集)下载地址:
黄梅戏——视频+MP3合集链接:
https://pan.xunlei.com/s/VN5rPKjyHP2zCh_ucBlWS4N0A1
提取码:tbw8

推荐 最新